初心照亮前程,实践书写成长。国庆节假期期间,青岛海山学校的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深意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出校园,触摸百年胶铁的风云沧桑,感悟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探寻城市文化的古老根脉。让我们共同回顾这些精彩瞬间,聆听他们在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
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与时代使命感,海山学子从泛黄的图纸中,读懂了什么是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从大罢工的壮阔历史中,领悟了什么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从“复兴号”的飞驰中,感受了什么是日新月异的中国速度。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厚重的历史记忆化为前行的动力,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立志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此次瞻仰,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灵魂的涤荡与精神的淬炼。它让教科书上的文字变成了可感可知的信念力量,让“红色基因”从抽象的概念化作了先烈们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
同学们领悟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不忘来路、砥砺前行,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与敬仰,转化为刻苦学习、强健体魄的实际行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步入其中,海山学子瞬间被其古朴恢弘的气质所吸引。目光所及,是精妙的飞檐斗拱;举头仰望,是绚丽的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无声地彰显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传统建筑的美学精髓。
从渔航时代庇佑四方渔民的海神妈祖信仰,到如今承载城市集体记忆的民俗文化空间,天后宫的功能变迁,是一部浓缩的青岛发展史。同学们行走在静谧的院落中,指尖轻触斑驳的砖石,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那是昔日渔港的喧嚣,是往昔商贾的祈愿,更是城市文脉绵延不绝的搏动。
本次天后宫之行,让同学们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大家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展望未来,更要读懂过去,主动成为本土文化的了解者、传承者与守护者,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让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带着这份精神的洗礼与对历史的感悟,同学们走出展馆,化身“环保志愿者”,在纪念馆周边区域认真拾取垃圾,并向过往市民耐心讲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他们用切实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将红色精神与绿色文明理念有机结合,展现了海山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与社会担当。
此次“红色足迹·绿色行动”主题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不仅在党史纪念馆中追溯了青岛发展的红色根源,更通过亲身参与环境清洁与公益宣传,将内心的感悟转化为服务社会、关爱家园的实际行动。一“学”一“做”,让红色精神的传承不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海山学子从中深刻地认识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既在于铭记历史、坚定信仰,也在于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美化城市、温暖社会。
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国庆假期期间,各具意义的实践旅程,让海山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收获了深刻的成长。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历史与文化的认知,升华了家国情怀,更激励他们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份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历史之光烛照未来,用青春之笔书写新章!
责任编辑:李镇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