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晨在线—山东省综合资讯门户网站
热线:0531-88966572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评论 » 理上网来丨制造业“国家队”山东占2席,如何奋起直追

理上网来丨制造业“国家队”山东占2席,如何奋起直追

时间:2021-04-27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浏览次数: 627 次

与分别占6席的广东、江苏相比,山东存在一定差距,亟须奋起直追,培育更多更优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

近日,工信部发布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的决赛优胜者名单,来自9个省(市)的21个城市的25个集群入选这份被誉为制造业“国家队”的名单。其中,广东、江苏旗鼓相当,各有6个集群入选;浙江紧随其后,有3个集群入选;山东有2个集群入选。

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山东,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之路上,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空间上,仍有极大的潜力有待发掘。

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何重要?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地理位置相近、联系紧密的专业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组成,这些企业和机构通过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产生区域外部经济,并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作为更有效的组织形态,产业集群能强化资源汇集,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持续深化,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链间的竞争已转向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为改变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现状,迫切需要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升级,而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则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在空间组织和地理布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基于先进技术、工艺或产业领域的产业空间组织,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因此在具备产业集群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先进制造业集群还具有以下特征:

先进性是先进制造业集群最本质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集群产业的先进性,即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处于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常指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集群技术的先进性,即集群中的企业在工艺技术和研发方面保持先进水平;管理的先进性,即企业能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原有的制造技术和模式,实现智能制造。

集群的市场影响力较强。集群围绕主导产业或核心工艺技术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拥有一大批一流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行业标准、品牌建设和企业管理等方面都处于先进水平。

集群内协同创新能力较强。集群建立由核心企业、科研院所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围绕先进的生产制造、质量标准、管理运维等技术,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宽容宽松的创新文化,有效促进集群知识学习和技术外溢,引领着技术变革方向。

集群构建有紧密高效的产业链条。集群构建有内部“结网和互动”的组织网络,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形成紧密高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效带动大中小企业共同行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供销协同发展。

集群开放合作水平较高。集群企业能够深入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具有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集群能超越行政边界限制,实现跨区域融合发展。

超越“集而不群、多而不强”局面

山东省自2007年就认定了首批省级产业集群,并把加快产业集聚,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繁荣、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山东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已达103个,年营业收入约5.5万亿元,集聚规模以上企业近1.6万家,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山东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形态。但对照先进制造业集群特征,仍存在以下问题:

多数集群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多表现为价值链低端的集聚。现有产业集群多集中在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型产业的价值链低端环节,多数企业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不高。研究表明,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持续专注于低附加值环节,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陷入贫困式增长的困境。

集群内企业产业关联度不高。很多集群虽然在企业数量上达到一定数目,但跟风效仿的企业较多,低水平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企业间关联度较小,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关系,信息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造成了集而不群的现象。

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集群企业还停留在模仿、装配低价竞争阶段,产业结构的总体层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及竞争力不强。同时,集群对自身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产学研用机制不完善,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未成为集群创新的重要外溢来源和科技创新的实发性资源。

发展集群智造,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

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之路,对促进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整体规划,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和布局进行总体部署。根据我省产业集群的整体部署、产业和创新现状,结合各产业集群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确定重点,准确定位。对于“十强”产业集群,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支持重点企业瞄准国际标杆企业,创新产品设计,优化工艺流程,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尽快推出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的精品,促进制造业升级。对于钢铁、石化、建材等产业集群进行改造升级,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强链、补链、固链、畅链,加快提升集群产业链竞争力。坚持产业链思维,围绕装备制造等10个产业35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精准谋划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聚焦石化、汽车、家电、信息、海洋等优势领域,重点强化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弥补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延长完善创新链,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着力支持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建立根植于本地的区域配套供应体系的同时,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合作”,积极参与跨区域和全球合作与竞争。

构建集群创新生态系统,增强集群内生动力。以龙头骨干企业为载体,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在重点领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科研基地,实现从模仿到原创的跨越。完善集群网络化协作创新机制,推进集群内产业、科技、教育、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解决面向行业的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商业研究”之间的联系,完善从“技术开发——专业扩散——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为全产业链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平台,有效突破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瓶颈。

以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为总抓手,深入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集群智造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阶段。抓好370个“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计划,搭建面向集群的行业级工业互联平台,加快培育一批面向创业集群的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的工业APP,形成产业集群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引导集群大中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在平台上的互联互通,推动企业在虚拟空间的集聚与协作,进一步畅通物理空间协作。促进工业大数据在全产业链实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全产业链的信息整合,使整个供应链系统达到协同优化,让供应链体系运作更加智能化。

注重“环境”的营造,增强集群发展生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监管作用,为集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集群公共治理水平。做好集群政策的统筹兼顾,创建包含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政策在内的集群政策工具箱,推动政策的合理组合和适当应用,提升政策的普惠性、功能性。成立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充分发挥其“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群内企业交流合作,规范集群企业市场行为,增强集群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升集群对外交流与宣传水平,提高集群整体效率。加快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经营管理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多层次人才发展体系。

(作者:朱晓静,系山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清伟 崔凯铭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李玮

暂无留言

发表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